天津教育
主办单位: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国际刊号:0493-2099
国内刊号:12-1044/G4
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
       首 页   |   期刊介绍   |   新闻公告   |   征稿要求   |   期刊订阅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本站业务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期刊简明目录
      本刊论文精选
      过刊浏览
      论文下载排行
      论文点击排行
      
 

访问统计

访问总数:45787 人次
 
    本刊论文
刍议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培养,不仅是落实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解决物理难教难学问题的一个突破口,更能够让学生一生受益.然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非唾手可得,需要以学生为本,从物理思维的品质、方式、方法等方面来综合设计、构架并实施,让学生形成一定的、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模式,否则难有成效.

  一、授之以渔,注重渗透思维方法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必须渗透思维方法的教学.
  1.渗透过程分析法
  一般说来,复杂的物理过程都是由若干个简单的“子过程”构成的.所谓分析法就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分解为若干简单的要素进行研究,最后使整个问题都得到解决.从解题过程来看,分析法往往是从含有未知量的“原始公式”出发,逐步上溯,从一个问题引到另一个问题,具有明确的思维方向、解题方向.因此对复杂的问题首先必须搞清楚其目的是什么,要我们求什么?其次是抓中间节点,阶段的划分有时并非易事,必须分析清楚物理过程的中间状态,或者是物理现象从量变到质变的中间状态(有时候是极为短暂的过程).事实上,中间状态往往就是一个转折点,抓住了它,往往就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再次,找内在关系,从内在的联系上分析每一个子过程、中间状态的因果关系以及遵循的物理规律,步步为营,在严谨的推理过程中解决问题.
  2.渗透因果分析法
  物理学中有相当一部分物理量是采用比值来定义的.如R=U/I、v=S/t等.而有的物理量之间并非互为因果比例关系.学生往往不理解公式中物理量本身意义,搞不清其内在关系,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时必须理清这些物理量的来龙去脉和内在关系.反之,利用物理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也可执因寻果,循果索因.在平时训练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用不同的思维去进行分析,以发展学生的多向性思维能力.
  3.渗透归纳、概括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衡量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否达到理想状态,往往就是看其是否达到了清晰化、概括化和系统化的层次.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去对相关的知识、方法甚至问题进行比较、梳理、归纳、概括,去寻找其共同的本质的东西.因为概括化的东西才能更清晰、更系统,以后,在不同的变式情景下就可以一眼看穿本质并迅速解决问题.例如,解决某一类问题,根本的方法是什么,较巧妙方法有那些,容易在哪儿摔跟头,等等.要培养学生在不断概括中形成自己的一套应对策略.
  二、强化训练,锻造学生思维品质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光授之以方法远远不够,我们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抓手,针对思维品质的各个要素,全方位对学生进行强化锻炼.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难点所在.
  1.抓细节――锻造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反映了思维活动的深度、广度和难度,是思维品质其它各要素的基础.思维深刻性发展水平的高度,必然会影响到其它各要素的发展水平.因此,我们应该将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养成作为培养其思维能力的立足点和突破口.
  首先,在物理概念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养成不断深入、全方位理解的习惯,对概念所有的内涵及其外延要有全面的、精准的理解;在物理现象分析上要引导学生养成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层层剥壳的递推式的思维习惯,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向纵深发展.其次,要培养学生在看书、做题、实验等学习过程中养成分析推理的习惯,学生在一次次严谨的推理论证过程中也训练了思维的深刻性.再次,要培养学生开发物理错题的习惯.错误是正确的先导,对于学生的错误,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剖析自己的理解以及分析过程中的细节,找出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正?正确的方法是什么?另一方面,更要引导学生对所出现的错误进行特别的对比、归纳和总结,去探寻解决这一类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规律,以及是否还有其它的解决方法,是否可以改变条件进行变式等.这既是物理思维活动的修正、批判,也是物理思维活动的再深刻.
  2.抓变式――锻造思维的灵活性
  大多物理问题的解决方法并不唯一,问题的结果也并不唯一,许多看似不同的解题思路、方法,其本质却是相同的.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在变式上做足文章并以此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一题多解”让思维与方法具有系统的流畅性;“一题多变”让思维与方法具有灵活的变通性;“一题多问”让思维与方法具有深刻的严密性;“多题一解”让思维与方法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以及旧题变新、新题还旧等等,不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和逆向思维,在变换中灵活地进行分析和综合,深刻地把握问题,全面地权衡哪些思维是有利的,哪些思维是正确的,选择和优化是思维灵活性的表现,也同时锻造着思维的批判性.
  3.抓快准――锻造思维的敏捷性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主动、迅速地展开思维操作,调用所掌握的内容、抓住问题的关键,从而快速高效地解决问题对培养思维的敏捷性至关重要.当然,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学生无论是在知识掌握还是在方法上都已经形成了比较清晰的知识结构体系.与此同时,一旦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受阻,尤其是在经历一番苦思冥想又另起炉灶时,即将孕育的将是思维的批判性和创新性.因此,适时、适度的为学生设置一些思维上的障碍和陷阱将非常有利于思维品质层次的再提高.
  三、介入诊断,解剖学生思维误区
  要想真正解决学生的“思路”问题,教师就必须介入学生的思维过程,去放大、解析、仔细诊断学生的思维在哪个环节上出了问题,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引导学生思考,就要引导学生理清自己思维脉络,而理清思维脉络的重点就是抓住思维的起始点和关键点.从思维的“起始点”起步,在思维的“关键点”上发力,使学生的思维流程得以条理化、清晰化.而学生的思维有时会出现的“卡壳”现象,这就是思维的障碍点,需要我们适时地加以疏导、点拨,促使学生的思维转折,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这一点上,笔者的体会是,教师要真正拿出耐心,要舍得花时间,去听听学生讲述他是如何思考的?即使没做出题但是已经想到了哪一步?只要细致地去跟踪诊断,学生的很多问题就会暴露出来:有公式记错的、有想当然考虑不周全的、有做题套题的、有主观臆造条件的、有研究对象相互干扰的、有缺乏耐心推了几步就没信心再推下去的等等,五花八门.只有介入学生的思维过程,诊断出误区所在,才能对症下药,教师的指导才会成为“灵丹妙药”.学生的物理思路被一旦被打通了,
  学生也就自然“入门”了.
  物理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决不是通过几节课,几次活动就能得到开发和成功培养出来的,它有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逐步开展的过程.我们坚信,只要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一定会造就一大批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特别说明: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非《天津教育》杂志官网,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
版权所有 © 2009-2024《天津教育》编辑部  (权威发表网)   苏ICP备20026650号-8